10月28日,鄭州市政府發佈了《關於西三環部分地段地面道路路面坍塌情況的報告》,公佈發生路面塌陷的原因,西三環路面坍塌多數與水害有關。同時,專家組和有關部門將根據調查結果及進一步開挖情況,劃分責任,依規處理。
  西三環老路段修建於上世紀90年代,隨著城市不斷發展,中原路口、鄭上路口各類地下管線逐年擴容,地下管網種類繁多,再加上出城一半以上的交通量,各類重型車輛通行密度較大,地下新舊管線密佈,比較脆弱,受到擾動時容易發生滲漏,誘發塌陷。
  除了道路老化,西三環發生的路面塌陷多數與水害有關,主要集中在中原路口、鄭上路口,兩處都是鄭州市易積水區域,雨水及地下管線,管井滲水長期侵蝕道路地下結構,造成路面結構層以下脫空,導致老路基出現沉降、塌陷。
  此外,引熱入鄭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擾動了道路土體,誘發了相關區域進一步變形沉降,形成連續性路面塌陷。
  報告中指出,相關部門未能及時確認部分老化路段的承載能力,未對入汛來雨水對城市道路、管網造成的影響採取有力措施。在今後,應急處置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。
  鄭州晚報首席記者 徐富盈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tap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